夏日炎炎,去台北市立美術館是個白日的好選擇;美術館其實很有趣,充滿驚喜;前些時日參觀拍了社交場、空間行板、銜尾蛇林子桓個展等展覽照片,豐富多彩;尤其社交場結合靜態展示與現場藝術,動態活動與互動多,很有意思;多場展覽至周日結束,不過美術館永遠還是有新玩意,有空不妨走走囉。沒趕上的就線上瞧瞧吧。

嘟嘴男孩︰重製計劃- 鄭崇孝個展

20170806_153738_浮水印.jpg

 

(以下展覽介紹文取自台北市立美術館官網,圖為自拍)

「嘟嘴男孩︰重製計劃」是藝術家鄭崇孝近五年來的創作成果,涵蓋五十六件油畫作品與創作過程中的手稿及草圖。以「摹寫」、「改造」為主要創作概念,鄭崇孝挪用中國或者西方經典藝術名作之元素,並安排人物「嘟嘴男孩」生活於其中,進而重塑成反映當代生活景況新作。在2013年他繪製出第一件改造西方藝術大師的作品《縫褲子》,是在荷蘭藝術家維梅爾(Johannes Vermeer)的作品上,加入依自己外觀特徵所創造出的「嘟嘴男孩」,並利用這人形符號勾勒出畫面的敘事性跟趣味性;其後,鄭崇孝逐步將系列創作的「重製」素材延伸,從攝影作品、垃圾場回收畫布,至近期的中國古代山水之作,為本次個展提供豐富的視覺經驗。

 

社交場_

20170806_141303_浮水印.jpg

串聯了舞蹈、身體、戲劇、音樂、聲音、影像、文本,探討一個來自於「展示」和「表演」之間的共生關係。更為重要的,一個藝術展覽如何混雜表演,不論是相互逼近,或是彼此交集,都可以視為一種創造性的「共生」。若從意義層次上來說,活生生的展演恰恰如同被看作是展示活物體(living objects)的概念,即此類作品基本上是設置在展覽的結構上,在展覽期間由參演者反覆不斷地進行展演,它們具備了一種持續性及循環性的展示功能,只是使用非視覺的表現,而是臨場性的表演形式。

20170806_142240_浮水印.jpg

依此脈絡,這個展覽連結了「靜態展示」(be displayed)及「現場藝術」(be performed)。靜態展示涵蓋本館與光州市美術館之交流展;在其中,台灣藝術家們尋求的是「觀眾介入」,讓單一主體(作品)發生結構上的轉變,對於觀眾來說,這是一個關於他們的真實經驗,而不是只存在觀看者意識裡的經驗。光州市美術館則呈現七位正值壯年的韓國藝術家,透過包括繪畫、裝置作品和錄像等各類藝術形式,展示韓國當代藝術的多樣性與價值。因此,台、韓藝術家通過「社交場」讓作品以一種奇特的當代意義和在台北這個城市發生的「世界大學運動會」展開社會層次的對話,更藉此尋找顯於外或潛伏於當代存在最混雜的社會場域。

20170806_143025_浮水印.jpg

民眾可以參與展品成為作品

20170806_143557_浮水印.jpg

相較於靜態展示,一連串活展示(live exhibition),滲透到「展覽」和「表演」的每個層面,藝術家們嘗試在可能的架構下創作,用參與藝術、網路直播、演講表演、偶劇、紀錄劇場、舞蹈、音樂、聲響、行為、影像等,形塑此共同主題。最終,就效果而言,這個展覽透過形式的意識(展示和表演),企圖「擾動」長久習慣於消遣性看展覽的觀眾,使得他們的神經和心靈招致撞擊而處於一種不安、亢奮、停頓、不知所措的狀態。更藉此,展開了對「當代藝術展的媒介和材料」、「觀看者和作者之間的關係」以及「藝術場域的社會性和公眾性」的提問

 

20170806_142044_浮水印.jpg

20170806_142814_浮水印.jpg

民眾上場表演

20170806_144030_浮水印.jpg

 

空間行板

20170806_150145_浮水印.jpg

雕塑對空間的思考不僅牽動自身形式的翻新,亦不斷為當代藝術創作帶來補給。《空間行板》從對今日雕塑樣貌的觀察出發,透過本館典藏品來映現時間進程中,涉及空間的不同思考,拉出以空間為題的切面,呈現雕塑接向裝置藝術、新媒體藝術,脈絡相連的對空間概念的思辨、探測與運用。

20170806_152211_浮水印.jpg

作品北風_互動式裝置,觀眾可以參與創作

當封塔納(1899-1968)順勢落下的一刀,劃破二維空間再現三維空間的假象,平面畫布旋即成為立體的雕塑物件。劃破畫布成為「空間主義」藝術的代表,這個舉動擾動藝術分類,解放形式,成為爾後藝術注重觀念先行的前導之一。

 

而「空間主義」主張以光、色彩、線條、動態、空間…等基本形式元素為主,提倡一種新的、純粹的藝術。接續前此抽象創作與「去台座」已推動的雕塑形式與內容的擴張。繼有低限藝術與地景藝術,帶動有關物性、特殊物件、劇場性與空間場域等多種實踐。而後裝置藝術、新媒體藝術在尋找新形式的過程裡,亦不忘嘗試答辯空間因素的題解。

20170806_150500_浮水印.jpg

作品_空間之織  (是以毛線編織而成的喔)

在這當中,有關藝術的空間本質、存有或佔有空間的方式等問題,不斷透過實踐,在概念翻轉中增強自身,如同一股細流,緩緩地改造當代藝術的地貌,豐富人們對當代藝術理解和體驗的方式。也刺激觀者面對想像的空間、概念的空間、現實的空間等的感知差異。

 

其他還有~~銜尾蛇林子桓個展,氣氛詭譎

20170806_153946_浮水印.jpg

林子桓藉由秦始皇尋仙丹、伊甸園慾望之蛇與梅杜莎蛇髮成為機器的故事,述說不同的慾望狀態,並以莊子的哲理思想說明如何超脫慾望禁錮。藝術家透過自身的夢境串連這三個故事情境:秦始皇即使擁有一切,仍渴望長生不老;蛇則是聖經伊甸園裡唯一能與人類對話的動物,象徵慾望的本質;而梅杜莎的頭髮變成慾望的機器,每條蛇髮皆與母體連結。影片的下半段強調莊子追求精神自由的概念,展現各種遊走於藝術家夢境的慾望形體,透過蝴蝶與魚的模仿行為表現精神層面的悠遊自在

是不是很有趣呢,快安排一趟台北美術館之旅吧。

 

[台北市立美術館]

地址:10461臺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三段181號

電話:02-2595-7656

http://www.tfam.museum/index.aspx?ddlLang=zh-tw

arrow
arrow

    一粒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